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進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中央政治局就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進行集體學習,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就業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就業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采取了針對性強、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效解決了1700萬返城知青、3000萬下崗職工、2億多農村勞動力就業難題,有力化解了經濟周期波動、國際金融危機、非典疫情影響等風險挑戰,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重要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全力以赴提升就業質量,推動就業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解決好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這一結構性就業矛盾。就業結構性矛盾是指勞動者因技能等人力資本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時產生的矛盾,通常在產業轉型升級加速,而勞動者技能難以及時更新時表現尤為突出。具體表現為崗位空閑與求職人員找不到工作的“招工難”與“就業難”現象并存。其根本原因在于勞動力需求調整的即時性與人力資源供給滯后性之間的矛盾,勞動力市場的配置功能無法及時修正供求失衡,由此帶來的供求雙方難以有效配置。
結構性就業矛盾已逐步成為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既是當前緊迫的就業難題,也是就業工作面臨的長期任務。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統籌抓好教育、培訓和就業,動態調整高等教育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建議:
一、健全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擴大培訓規模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政策,配合結構化改革綜合施策。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構建資源充足、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載體多元的培訓組織實施體系。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功能,尤其是要通過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增強職業技能培訓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質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二、發揮多元主體作用,提升職業技能培訓供給能力
建立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技能培訓供給,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公共實訓基地,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行動,形成覆蓋全國的公共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實訓網絡。充分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職工技能培訓制度,鼓勵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和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建立職工培訓中心、網絡學習平臺、職業院校,開展職工培訓,支持包括平臺企業以及新業態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廣泛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支持社會資源提供職業培訓服務。推進培訓資源庫開發應用,支持職業技能線上培訓平臺建設。
三、強化供給側改革,提高職業技能培訓有效性
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適度加快職業院校專業和人才培養能力升級換代,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鼓勵各地根據本地區產業發展需要,健全技術工人需求動態監測分析體系,完善急需緊缺技術工種目錄編制發布制度,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加強職業指導和規劃,鼓勵引導勞動者按市場需求狀況和自身職業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培訓項目,提高勞動者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緩解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
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提升培訓質量
完善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探索推進在線職業分類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建設、管理職業技能培訓教材與課程資源,以職業標準、教學計劃、職業培訓包為基礎,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規范要求,形成職業培訓總體標準框架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培訓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建立和完善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相適應的信息平臺和信息化服務體系,促進培訓質量不斷提高。
五、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加強數字技能培訓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新期待,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當前,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加強數字技能的研究,探索制定和開發數字技能標準,加大設備與軟件操作、信息與數據素養、數字內容創建、數字安全等方面的數字技能和素養的培訓,提高勞動者數字技能。加大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新職業、新知識、新技能培育力度。
最后,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就業觀,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深入分析一些行業出現用工缺口的原因,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