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建設報
□ 范騰元
職業教育的發展,體現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現代化水平。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我國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全社會也逐漸扭轉了讀職校“低人一等”的錯誤觀念。這既為廣大“藍領”贏得更多尊嚴,同時也詮釋了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可以說,職業教育決定著產業素質,代表著技能水平,關系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品質。
但同時也要看到,職業教育依然是我國教育領域的軟肋。一些人對職業教育的傲慢與偏見還普遍存在。職業教育要想找到自己的藍海,就需要通過改革,要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職業教育的兩個支點:一是加強師德建設,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就如同為職業教育提供了一個杠桿,能夠通過師德潛移默化地影響更多學生。二是貼近實際,走實戰和應用的辦學路子。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接軌,與市場需求結合。“在黑板上耕田”、“在課本上開機器”,職業教育這朵“野百合”就不會有春天,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機床旁、蹲在車間里,緊貼結構調整、密切服務城鎮化和中小企業發展,精準對接社會發展用工需求,才能為職業教育贏得應有尊重。
在經濟結構處于調整期的今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更加精準。尤其在當前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不能缺位。現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每一個細節都執行到位的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而職業教育也應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結合起來,不僅是要教會學生一門技術、一種本領,更應該是價值的傳遞、精神的涵養和人格的建立。通過創新農學結合、彈性學制模式,促進下崗工人走進職業教育課堂等方式,能夠培厚人力資本的土壤,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和產業實踐的精準結合。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口,經濟的轉型升級呼喚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也迎來廣闊舞臺。相信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不僅能迎來自身發展的春天,更能為新時代培養更多既有真才實學、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質技術人才。職業教育這朵“野百合”,一定會開遍原野,讓更多的“大國工匠”,為更高更強的“中國制造”筑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