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建設報
□ 程家福 李萬銀
徽州建筑又稱徽派建筑,是我國傳統建筑中重要流派“皖派建筑”的分支系列,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其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采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州建筑講究規格禮數,官商有別,除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與講究。徽州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中國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筑界所重視和嘆服。
安徽建筑大學作為安徽省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安徽省惟一一所以土建類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長期以來,努力突出文化引領,多舉措培養具有徽州建筑文化的特色人才。
體系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安徽建筑大學經過多年實踐,打造出“11535”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其主要內容為,“1”個目標:培養“知建筑文化、會建筑技術、懂建設管樅,具徽匠精神”的特色化人才;“1”個特色:形成徽州建筑文化教育特色;“5”個相互結合的知識體系,即傳統與現代、工程與人文、技術與技能、科學與藝術、共性與個性。“3”個特色融入途徑:課程教學融入、科教融合融入和產教融合融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徽匠精神。“5”度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專業與行業的契合度、職業崗位的勝任度、用人單位的滿意度、人才培養特色顯示度、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此外,安徽建筑大學還構建了“體驗—實驗—實訓—模擬—仿真—全真”6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和以專業技能提升、科研創作創新、綜合素質拓展為目標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
育人培養模式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或手段。長期以來,安徽建筑大學實施科教融合,推進最新科研成果進課堂、進教材,如主持完成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徽州古建筑聚落保護利用和傳承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編制16項國家標準以及地方行業標準和規范,將相關成果融入課程教學;實施產教融合,依托建筑(規劃、勘察)設計院、徽派建筑研究所等,實施校院聯合培養的“設計院模式”、“導師+項目”的“工作室模式”,培養學生專項設計能力;實施校企合作,實現合作育人,與安徽省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黃山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等,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聯合開展畢業設計、聯合開展質量評價。
教材既是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得以實現的關鍵,也是學校能否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多年來,安徽建筑大學利用自身優勢,編撰出多部徽州建筑文化系列教材著作。如《觸摸徽派建筑》、《徽州聚落規劃和建筑圖錄》、《古建筑測繪方法及案例》等。這些教材著作不僅已列入學校教材體系中,而且被其他相關高校特別是建筑類高校廣泛選用。此外,安徽建筑大學還建設了一批精品視頻公開課,已輻射推廣至相關高校。如劉仁義教授主講的《徽州文化十講》通過網絡公開課的形式向公眾開講,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
安徽建筑大學校長方潛生表示,徽州建筑具有天人合一、建筑與藝術和文化的結合、低碳生態的建筑等特點,具有極高的歷史、社會、文化、科技、經濟及審美藝術價值,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得天獨厚的資源。作為學校的重要特色之一,安徽建筑大學將履行好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職能,擔當起高校該擔當的責任。
|